当在子类需要调用父类的方法时,在python2.2之前,直接用类名调用类的方法,即非绑定的类
当在子类需要调用父类的方法时,在python2.2之前,直接用类名调用类的方法,即非绑定的类方法,并把自身对象self作参数传进去。
class A(object):
def say(self):
print 'I am A'
class B(A):
def say(self):
print 'I am B'
A.say(self)
b = B()
b.say()
输出
I am B
I am A
这样运作挺好,不过有个问题,当父类改了名字时,就要把这些显式调用父类的一个个更正,子类和父类耦合比较高。 于是python2.2后就推出了super()函数来避免硬编码,不用关心父类名叫什么。 使用super()函数,上面的代码可以写成如下。
class B(A):
def say(self):
print 'I am B'
super(B,self).say()
python3.0后,又做了改良,super()函数不用传参数,即上面的那行代码直接super().say()就行了。
需要注意的问题:
- super只能用在新式类中。
- super在多重继承有问题,如果子类继承多个父类,那么super调用第一个父类的方法。
- 不要混用这两种调用父类方法的方案,要么都用非绑定的类方法,要么都用super。不然可能导致没被调用或者被调用多次。
BUT: 不要一说到 super 就想到父类!super 指的是 MRO 中的下一个类! 一说到 super 就想到父类这是初学者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,也是我当年犯的错误。
def super(cls, inst):
mro = inst.__class__.mro()
return mro[mro.index(cls) + 1]
两个参数 cls 和 inst 分别做了两件事: 1. inst 负责生成 MRO 的 list 2. 通过 cls 定位当前 MRO 中的 index, 并返回 mro[index + 1] 这两件事才是 super 的实质,一定要记住! MRO 全称 Method Resolution Order,它代表了类继承的顺序。
举个例子:
class Root(object):
def __init__(self):
print("this is Root")
class B(Root):
def __init__(self):
print("enter B")
# print(self) # this will print <__main__.D object at 0x...>
super(B, self).__init__()
print("leave B")
class C(Root):
def __init__(self):
print("enter C")
super(C, self).__init__()
print("leave C")
class D(B, C):
pass
d = D()
print(d.__class__.__mro__)
输出
enter B
enter C
this is Root
leave C
leave B
(<class '__main__.D'>, <class '__main__.B'>, <class '__main__.C'>, <class '__main__.Root'>, <type 'object'>)
知道了 super 和父类其实没有实质关联之后,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 enter B 下一句是 enter C 而不是 this is Root(如果认为 super 代表“调用父类的方法”,会想当然的认为下一句应该是this is Root)。流程如下,在 B 的 __init__ 函数中:
super(B, self).__init__()
首先,我们获取 self.__class__.__mro__,注意这里的 self 是 D 的 instance 而不是 B 的
(<class '__main__.D'>, <class '__main__.B'>, <class '__main__.C'>, <class '__main__.Root'>, <type 'object'>)
顺便说一句为什么 B 的 __init__ 会被调用:因为 D 没有定义 __init__,所以会在 MRO 中找下一个类,去查看它有没有定义 __init__,也就是去调用 B 的 __init__。
其实这一切逻辑还是很清晰的,关键是理解 super 到底做了什么。
Python super